400-003-8066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頻道 > 技術支持 > 技術文章 > 戲曲演出與音響設備調音
來源:ZOBO卓邦 發(fā)布日期 2020-12-01 瀏覽:
音響設備調音(也稱擴聲)由于受到早期科學技術的局限,音響設備調音及音響設備僅僅滿足于將演員和器樂聲音的音量放大,故稱“擴聲技術”或“音響技術”。在綜合表演藝術節(jié)目中,有的導演將它視為技術,這還比較尊重,有的將調音師叫做開關師傅,地位低,重視不夠,不認為有聲音藝術的創(chuàng)作與設計,導致目前能進行音響藝術設計和操作的人才越來越缺乏,的演藝設備不能得到很好的應用,而培養(yǎng)這類人才的高校也少。
從2002 年開始,把這個職業(yè)名稱叫做“音響設備調音員”,職業(yè)定義:“在歌舞廳、節(jié)目制作間及音樂(文藝)演出、公共場館等場所,運用專用設備,對聲源的音量、音調、音色進行調控的人員”。作為一個音響設備調音員首先要懂得電聲設備的使用和維護知識,晉高才涉及一些建筑聲學和及行業(yè)的有關技術標準。晉技師涉及了一些音響美學和聲音主觀評價知識。晉高技師涉及到音樂、戲劇、舞蹈等藝術知識和國外文藝演出特色的知識。由此可見,這些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基本都是以技術為主,缺少了各類樂器、聲學的特性、聲音頻譜分布知識及音樂素質,缺少了操作中與藝術結合的方法和技巧。相關工作有待改進和完善。
任何一場成功的演出都離不開音響師對技術設備和藝術構思的精心設計、藝術再創(chuàng)作和對設備的準確操作。從它的技術和藝術的構思來看,音響設備調音應該是一種再度創(chuàng)作。戲曲音響系統(tǒng)在演出中的調音主要是依據(jù)劇情和演出現(xiàn)場的需要,對音響系統(tǒng)進行必要的、使聲音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的有關技術調整。首先調音師應熟悉戲,對劇情十分了解,依據(jù)導演的要求,運用音響技術手段使之達到的藝術效果。它主要包括系統(tǒng)調試、設備參數(shù)調整與現(xiàn)場調音。
一、演出前的系統(tǒng)調試
演出前的調試主要是對各音源的音量與混合比進行調整,使其獲得較好的聽聞效果、較低的系統(tǒng)噪聲和較高的動態(tài)范圍。
1.功放的音量控制電位器一律調到大位置;調音臺上伴奏音樂和話筒分路推子應置于0dB;調音臺上各分路GAIN輸入增益均放在已調好的位置;調音臺總音量推子先置于小位置(下端);調音臺音質補償旋鈕均放在中間位置。
2.調試伴奏通道,用CD盤放歌曲音樂、將調音臺分路推子置于—6dB附近,此時歌聲和伴奏音樂大致是正常工作時的音量;但要注意音量要適度悅耳,響度過大易使人疲勞和難以忍受。調音師應到廳內不同位置聆聽效果。如立體聲音像、樂曲音質等。所放的曲目應是自已熟悉的曲子,可反復調整音量(調分路GAIN增益)和分路音質補償,直到音效滿意為止。
3.調試演員話筒通道。根據(jù)話筒靈敏度和動態(tài)范圍調試系統(tǒng)佳傳聲增益;首先將話筒分別置于演出中的典型方位(其中包括置于演員身上的典型位置),然后調分路推子置于0dB,話筒音量調整分路GAIN輸入增益鈕,以分路峰值電平指示燈偶爾閃亮、系統(tǒng)剛到臨界嘯叫點再將分路GAIN輸入增益鈕降3dB為好。然后調整音色和混合比,根據(jù)演員音色的實際調整好分路音質補償,依劇情的需要適度加上混響,后加上伴奏音樂,反復凋整使聲音更加圓潤、豐滿和有層次,富有現(xiàn)場感,直到音效滿意為止。
4.樂隊通道調整,即要對各種樂器的話筒抬音和電聲樂器的電信號分別進行增益與音質補償調整和試音,使樂隊各聲部音量合適,比例平衡,再現(xiàn)整個樂隊的樂曲風格。
二、演出中的現(xiàn)場調音
演出中的調音主要是依據(jù)劇情和演出現(xiàn)場的需要,對音響系統(tǒng)進行必要的、使聲音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的有關調整。
1.首先調音師應熟悉戲,對劇情十分了解,好能在排練中就能把劇情記熟,再依據(jù)導演的要求,運用音響技術手段使之達到的藝術效果。
2.音響工作控制室內,調音時應使用監(jiān)聽音箱和監(jiān)聽耳機,分別監(jiān)聽主通道和返聽通道。其監(jiān)聽系統(tǒng)的音量與音質應與觀眾廳完全一致。
3.記住系統(tǒng)的臨界嘯叫點的音量指示,耳聽臨界嘯叫聲出現(xiàn),隨時進行必要的調整,以杜絕嘯叫聲的發(fā)生。
4.用混響美化人聲。對有缺陷者的人聲應適當加重混響,以掩蓋噪音和發(fā)聲中的缺陷。
5.音量小時注意提升低頻和高頻;音量大時適當提升中頻,以增強聲音的明亮度。
6.提升低音時切不可猛旋補償鈕,以免因功率輸出過大而損壞功放和揚聲器。
三、聲反饋(嘯叫聲)的抑制
話筒聲反饋造成的自激嘯叫聲是音響設備調音的大忌,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認真處理。一般情況下,發(fā)生聲反饋嘯叫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話筒與音箱的方向性(指向性)不合適;話筒距音箱太近,話筒正向指向音箱;音響系統(tǒng)的音量(增益)調節(jié)不合適,過大; 音響系統(tǒng)頻率特性不均勻;沒有接通壓限器;觀眾廳內建筑聲學存在缺陷。針對以上原因,聲反饋(嘯叫聲)可采取以下措施:
(1)確定演員的表演區(qū)一個大致的范圍,在此范圍內音響系統(tǒng)不應發(fā)生嘯叫聲。為此應正確安放音箱和選擇話筒的指向性與靈敏度。演出時演員盡可能不應太靠近主音箱,或使話筒正向指向音箱。
(2)接通壓限器,其壓縮比應設置為<=2:1,動作時間為10ms,釋放時間為0.3s。
(3)控制音響系統(tǒng)的音量,使系統(tǒng)應工作在臨界嘯叫點下3dB內運行。調整系統(tǒng)頻率特性使其平滑均勻,必要時可通過調節(jié)均衡器節(jié)對易產生嘯叫的頻率加以衰減。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將均衡器各頻點位置先做好記錄;然后,示范演。加大音量(用調音臺總推子調節(jié)),到系統(tǒng)剛好產生自激的位置,將均衡器上的調節(jié)鈕從低頻開始逐個下調,找出能夠有效自激嘯叫的頻點。根據(jù)經驗一般只有一兩個自激諧振頻率(如250Hz),此頻率附近可下拉3—5dB,其余頻點仍應保持原先記錄的位置。
(4)必要時增加反饋抑制器。
(5)觀眾廳應進行聲學處理,防止指向舞臺的反射聲引發(fā)聲反饋,這些界面應作擴散與吸音處理。下面,就戲曲舞臺音響“調音技巧”方面談點本人一些現(xiàn)場調音方法及心得體會:首先戲曲舞臺演出不同于其他演出形式,演員的“唱做念打”,樂隊的鑼鼓家伙都時時考驗著我們音響工作者;舞臺上話筒多(一般演出樂隊的話筒就有十只左右,)樂隊的站位一般都在下場門舞臺的八點旁,而這個位置也恰恰是我們主擴聲系統(tǒng)的背后,嘯叫問題突出,而戲曲演出演員多采用小無線話筒(胸麥)居多,小無線的靈敏度高,離演員的發(fā)聲點(嘴)遠,低頻衰減多,當有多只小無線同時使用時,控制聲反饋就變成了調音工作者首當其沖要解決的問題了。所以我個人認為戲曲舞臺演出音頻系統(tǒng)的調整首先是有效控制聲反饋,在控制聲反饋的基礎上再來盡可能修飾演員聲音中出現(xiàn)的問題,來確保演出的流暢性與完整性。
假設我們在一個完全陌生的聲學環(huán)境里演出,我們需要從那里下手呢?當然首先我們要分析現(xiàn)場的聲學環(huán)境和可能在演出期間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在沒有電子儀器設備的前提下我們可從兩方面著手分析和初步判斷:首先是“看”,也就是目測法,有兩種可能;一是室內吸音材料,如地毯、掛簾、沙發(fā)及其他多孔、軟質材料包裝的物件,這些材質的物件多會造成聲音干涉,室內混響小,這種環(huán)境中工作一定要注意適當增加人工混響,增加聲音的飽滿度及厚實感;還有一種情況是室內反射強烈,反射面光滑而堅實,墻壁平整而沒有飾物(如戲校小舞臺),這種環(huán)境自然混響時間較長,調音一定要注意控制混響的使用;其次是“聽”,在現(xiàn)場自己猛擊一掌,仔細聆聽反射聲的延時大小來估計環(huán)境的混響情況,雖然這兩種方法都很粗糙但還是可以作為一種比較實用的調查方法。
根據(jù)控制聲反饋是戲曲演出的要素,那么下面我要做的就是現(xiàn)場聲音(特別是人聲)均衡的調整,我經常會通過對房間均衡的調整來找到房間的反饋點,從而抑制演出中的話筒嘯叫這一尷尬的事情;具體做法是:系統(tǒng)連接好,好采用集中供聲方式,考慮到聲波相互干涉情況,只有在特別深的場地我才會考慮后場補聲,所有周邊設備進出都設置在0db,按前后接通系統(tǒng)電源,首先是打開調音臺上的每路話筒通道低切開關,切除人聲沒用的低頻成份,主輸出EQ的所有推子全部落下至低(-12db位置),然后請一位自己熟悉的演員在舞臺上不同方位進行演唱,同時慢慢提高調音臺的通道推子直至高于正常演出3db位置,然后從低到高依次慢慢推起主輸出EQ的推子,找到嘯叫頻點后下拉3db,直至所有推子檢測完;通過此類方法調整后的話筒在演出中同時使用少于三只的情況下會非常安全。另外需要的說明的有,在聲學環(huán)境很差的場地通過上面的EQ調整,雖然話筒的嘯叫點是找到了,而且也抑制住了,但因此也給聲源帶來了很大的破壞,這時我們就需要給與適當?shù)念l率補償,本人覺得頻率補償要從兩方面出發(fā),首先是音樂的補償我們可以在調音臺的通道上進行補償(條件允許可以在通道上插入一臺EQ),現(xiàn)在稍好點的調音臺都有四段EQ,其中中低和中高頻率可調,次的調音臺甚至還有Q值的調整,經過四段補償后的音樂部份應該能夠滿足現(xiàn)場的演出了;其次是話筒的聲音補償,除非必要好是多采用衰減法來修飾音色確保演出的安全性。
通過以上的EQ調整后我們還需要對幾個重要的頻點單獨進行調整,可播放一張自己非常熟悉的CD仔細聆聽,首先要注意80—125HZ處,此處聲音不宜過強,長時間聆聽此頻段很容易讓人產生頭重、發(fā)悶等不舒適的感覺所以響度不宜太大;其次是800HZ處很容易讓人產生嘈雜感,響度也不宜太大可適度衰減;2800HZ有很好的提高聲音的明亮度可適度提升,另外對7500HZ以上頻段可適度提升以可有效提高語言的清晰度;人聲還可以對5000HZ適度提升以增加臨場感。所有以上頻點提升或衰減的幅度都不宜太大,以正負3db為宜。當然這些調整都不是的,還要根據(jù)EQ調整后的真實聲音情況結合聆聽CD的感受,并力求和前面的EQ調整相結合做到提升和衰減的平滑過度。
戲曲演出總混合聲音,樂聲和人聲的平衡問題。需要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演出中演員是要素,一切舞臺演出都是圍繞演員來進行的,當然音樂也不例外,懂得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平衡起來也就方便多了,一般來說,人聲超過樂聲3db-6db就可以了。
總之,一套調試、調整完好的戲曲音響系統(tǒng),通過音響師的現(xiàn)場調音應使聲音達到的藝術效果。個人認為:一套設計優(yōu)良的系統(tǒng)要想重放優(yōu)良的聲音品質必須要具備以下幾點重要的因素:聲學環(huán)境、優(yōu)良硬件設備、聲源、調音技巧、藝術修養(yǎng)等五個方面,這五點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Tag標簽: 音視頻系統(tǒng)介紹 音響系統(tǒng)技術文章 音響知識 音響資料 音視頻技術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