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3-8066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頻道 > 技術支持 > 技術文章 > 【劇場5】關于中國劇場你不知道的歷史(完)
來源:ZOBO卓邦 發(fā)布日期 2018-06-12 瀏覽:
1978年
派出的“劇場、影院建筑代表團”到朝鮮參訪劇場、影院建筑。這是文革結束后的一次重要的對外劇場交流活動。參訪的成果匯編在《朝鮮劇場影院資料集》中。
1980年
舉辦全國中、小型劇場設計方案競賽(由建委設計局,藝術局、建工總局設計局、中國建筑學會聯(lián)合發(fā)起)。這是次全國性的劇場學術活動,展示了當時劇場設計的水準,推動了劇場設計研究。
1981年
1981年,北京的良鄉(xiāng)劇場建成,實施可調混響的嘗試,成為我國個可調混響的劇場。聲學設計者項端祈,將聲學技術運用在多功能劇場的嘗試上。
1982年
戲劇學院實驗劇場建成。這是改革開放后個在舞臺上擁有旋轉升降臺(鼓筒式轉臺)設備的劇場??缮敌D臺直徑14米,側臺設有兩道氣墊車臺,舞臺上有53道電動吊桿。在我國劇場的舞臺機械發(fā)展歷程中,具有一定的標志意義。
1983年
北京的中國劇院改建完成。為演出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該劇場安裝了當時為復雜、齊全的舞臺機械,代表了當時我國劇場技術高水平,推動了舞臺機械的發(fā)展。其多劇場的模式也代表了表演藝術類型的劇場建筑開始在我國出現。
1987年
中國兒童劇場(真光戲院)翻建。對這座我國現代劇場史上重要劇場的翻建,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代表了對老劇院的一種處理方式。舞臺上安裝了 我國個雙環(huán)轉臺。
1989年
深圳大劇院建成(始建于1984年)。該劇院引入了外國的舞臺設計及設備,是我國個實際建成的具有品字形舞臺的劇場、個具有表演藝術性質的大劇院,也是外國設計公司重新介入我國的劇場設計的開端。
1991年
保利劇院建成。這是北京地區(qū)座品字形舞臺劇場,也是少見的由企業(yè)投資興建的劇場。該劇場的經營管理很成功,在全國有很大影響。
1993年
1993年上海大劇院開始籌建,1997年建成。上海大劇院的標志意義在于,首先,它是座采取招標方式設計的新中國的劇場,其次,它成為90年代設施完備、豪華的劇場。它的建成,帶動了一批地方大劇院的建設。
1994年
廣東佛山的金馬劇場運用了計算機控制可調混響。
1997年10月
中共政治局常委會決定建設大劇院。中國大劇院工程正式啟動。
1999年
中關政治局常委會討論同意采用法國巴黎機場公司設計、清華大學配合的中國大劇院設計方案。該設計引起了巨大的爭論,并對全國各地的大劇院設計、建設產生了巨大影響。
2001年
深圳世界之窗環(huán)球舞臺落成。這是座可開啟全景舞臺。體現當代機械設備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與劇場設計的高度結合。
2007年
中國大劇院落成。從上個世紀50年代末開始醞釀,經歷將近半個世紀,這座代表我國藝術的劇院終于完成。
本文節(jié)選自 盧向東 《中國現代劇場的演進—從大舞臺到大劇院》。 圖片來自網絡。
下一篇 話筒使用八忌
Tag標簽: 【劇場5】關于中國劇場你不知道的歷史(完) ZOBO卓邦